文堂中文 > 驯化 > 《权力的游戏》台词赏析

我第一次看《权力的游戏》时,已经是第三季了,可也只坚持看了两三集就被打败了。

那是因为看惯了色彩明亮的画面,对这种原景拍摄得画面很不习惯,原因在于画面太暗。导演为了还原中世纪场景,增强真实性,几乎没有增加灯光设备。

剧情里面表现的衣饰、器物、打斗,环境,看起来很费劲,尤其是在光线暗的地方和黄昏、夜晚,黑乎乎一片,再努力看都不是很清晰。

更痛苦的是,里面的所有场面,极少有慢镜头,全采用实景呈现,让你很不容易看清整个细致过程,给人无力掌控的感觉。

有了这种不如意的体验,因此我就搁下了。

直到第七季将要播出时,我想起关于这部剧的无数评论,简直都夸到天上去了,而且还是无数的学者教授,精英群体。

尤其是《锵锵三人行》里面的嘉宾,香港中文系的许子东教授,那就是一个铁粉,身上穿得t恤都是权游图案。相信他这辈子,也许只对这一部剧这么狂热过。

我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著名学者,这么高看一部商业电视剧。这就点燃了我的好奇心,于是又断断续续地看上了。

看完第三季后才彻底适应,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,有“惊为天人”之感。有一次实在忍不住,不间断看了两天一夜还意犹未尽。

等看完后,我算是彻底沦陷了,感觉自己往后只能指望它替代所有影视剧了。没过多少时间,我又忍不住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,依然如此,还是和看第一次一样激情澎湃。

截止重新修改这篇文章,我前后共看了五遍,第三遍和第四遍是连续性看到。最后一次为了彻底搞懂整部剧的结构和细节,我把每一集的每一个镜头做了剧情概括笔记。

七季,六十七集,共计,十四万六千一百六十四个字。就差第八季,六集,说起来还不全面,但我不想做了。

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,可我出于喜欢就做了,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了权游的编剧,估计没有几个人做这种事情。因为没意义嘛,而且还有一个不小的时间成本,差不多连续性一个半月我才搞出来。

——剧情里的每一句台词,我都是逐字逐句看了五遍,相信也没有几个人这么仔细。899中文更新最快 电脑端:https:999/

我总认为,只要你做了,意义这个东西自然会在需要时呈现。事实证明,的确是。

我是一个写书的,因为有了这一次庖丁解牛式记录,差不多明白了编剧是如何构建一部影视剧的。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。

扯远了,回到正题。

《权力的游戏》这部伟大的电视剧,它为什么能吸引无数的全球观众,有大量的专业文章评论过,我也就不赘言了,只对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台词做一番梳理。

台词背景——

当龙母历经艰险从男巫手里夺回幼龙后,这时的龙母知道龙子可以吐出龙焰了,因此就有了底气。

她带领手下找到了那个长得黑胖的香料富商,逼迫他用脖子上的钥匙打开了藏宝库——这行为当然就是强行抢劫了。

等打开那个所谓牢不可破的宝库后,所有人都愣了,里面空无一物。哪有什么财宝,这明显是让黑胖子给涮了。

侍卫莫尔蒙叹息道:一切都是谎言。

龙母愣了片刻,却说道:不,我觉得很真实。

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句话,却道出了生活的实质——谎言尽管是谎言,但他引发的后果却是真实的。

即,因为你相信了谎言,所以你最终遭到了伤害,或者说,因为谎言而引发了现实事件的走向。

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以为的美好想象,当想象不能落实在实际层面,它就是虚妄的、不可相信的。

若要相信别人的许诺,你就要有十足的把握来掌控他们,迫使他们在反悔时不得不兑现诺言。

在这以前,龙母觉得自己出身高贵,美丽智慧,还有魔力日渐显现的魔龙,这一切都是她无穷的资本。虽然目前势力单薄,可她认为自己绝对是一只天价的潜力股。

可结果是,大家很现实,只关心她目前拥有的。比如美貌,对于她以后如何,那些有财有势的人根本没兴趣。

除了想从她身上得到既有的东西外,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她是否有能力夺得铁王座。

当龙之母看到空空的宝库,以及背叛她的是侍女后,突然明白了。几乎所有人对她的承诺都是谎言,即使不是谎言,但因为事情的变化让那些真实的承诺也变得毫无意义。

既然不能实现,即使真诚,那又和谎言有什么区别呢?

那些华丽的谎言,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在你没有力量的时候,永远不要相信别人的许诺。

不是别人想骗你,而是你没有让人不敢骗你的能力——谎言永远只针对弱小的人!

可现实是,所有人都需要谎言,甚至是骗人的人。

她因此明白了谎言的现实需求,所以在买无垢者时,很从容就用谎言夺得了八千人的军队。

当你理解谎言背后的本质就会明白,所有的谎言都是现实需求下的产物,并非只是骗人的话。

台词背景——

当史坦尼斯带领舰队到达君临城时,看到城墙上密布的守城士兵,所有人都很意外。

戴佛斯的儿子意气风发对父亲说,城里的人受尽国王的欺压,他们一定会欢迎我们的,只要我们一进攻,守城的士兵就会缴械投降。

戴佛斯沉重说道:从来没有人能成功攻下君临,在城墙守卫的眼里,我们不是什么英雄,而是攻打他们城市的侵略者。

这老头就是标准的换位思考思维模式,他虽然没有文化,可深谙人性,总是能指出要害,看到事情的另一面。

我们现在听到最多之一的话就是换位思考,听起来很容易理解,可真要落实到行动上,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。

最迷惑人的是,它总是伪装成各种形式,并非单指人与人之间的体谅、理解,还有人与群体,人与环境,人与物,甚至人与世界。

看上去不一样,其实质都是一样的。

就像前几天著名演员海清向公众呼吁:中年演员被边缘化,这是不公平的,我们希望社会资源不能只向年轻演员倾斜,而要看到中年演员也需要被大众关注,需要大量的表演机会。

听起来的确是。

现在的演艺资源大部分都放在年轻演员上,中年演员担当主角的机会很少,大多只能做配角。

可如果她现在是二十岁的海清,坐在台下的她会怎么想。我想她即使嘴上不说,心里会反驳。

海清也年轻过,她也是在年轻时被关注,凭借年轻的资本一步步走到中年,成为知名的大明星。现在她人到中年,现实让她很受委屈,可她如果换位思考一下,也许就不会那么难过。

你看,人人都明白的换位思考,可形式一变,大家都蒙了。

又扯远了。